产后抑郁妈妈的真实自述:生育战场上的坚韧与重生
时间:2025-03-06 16:08 来源:健教科 阅读次数:
在待产室的那段漫长时光,我就像一条搁浅的鱼,在产床上挣扎了12小时,宫缩的痛苦让我濒临崩溃,而宫口却只开了两指。助产士的话语和监护仪的警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恐怖的协奏曲。当主治医生告诉我“开三指多了,可以打无痛了”,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无痛针打下后,宫口顺利开到了十指,我躺在产床上,期待着与孩子的见面。然而,就在我努力用力时,医生却宣布了紧急顺转剖的决定。
手术室内,冰冷的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我的眼泪顺着眼角流进头发里。我深刻体会到,生育从来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而是母亲与死神谈判的战场。
术后,身体的疼痛还未消散,心理的落差却更让我难以承受。那些曾经学过的分娩呼吸法,在突发状况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而社会上那些“剖宫产不够勇敢”的说法,更是对母亲最残忍的道德绑架。
术后第五天,乳房胀得像两块滚烫的岩石,我才明白哺乳并非本能,而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高烧38.9℃中,通乳师的每一次按摩都像刀割一样疼痛。孩子的无止境哭闹、剖宫产伤口的渗血绷带,这些具体的痛苦逐渐瓦解了我的心理防线。而家人那句“忍忍就过去了”,更是让我倍感无助。
我开始陷入情绪的沼泽,面对新生儿护理的焦虑和家庭关系的变化,我出现了失眠、惊恐等症状。在丈夫的陪同下,我首次就医确诊为产后抑郁。通过干预训练和心理咨询,我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丈夫主动承担起育儿责任,婆婆也转变了态度,开始学习科学育儿。在康复过程中,我逐渐重拾了信心,心理咨询室窗台上的多肉植物也悄悄长出了侧芽。
生育这场战役没有勋章,但每个坚持下来的母亲都是自己的英雄。当我们在产房签下手术同意书时,在凌晨三点与堵奶抗争时,在婴儿的啼哭中崩溃又自愈时,我们都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母亲史诗。请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选择配方奶也不是失败的选择。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孩子最完美的港湾。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困境,不要害怕,不要独自承受。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心身健康门诊愿意成为你坚强的后盾,陪你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心身健康门诊地址: 住院部二楼东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 8:00-12:00
下午 14:00-17:00
心身健康热线:0913-2066916
编辑:健教科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