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妇幼保健院 渭南妇幼保健院

高发期来了!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时间:2022-06-10 09:06    来源:健教科  阅读次数:

随着气温上升,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儿科门诊经常会看到有家长焦急的带孩子就诊,询问医生“孩子嘴里长疱”“浑身有皮疹”“手背及足部有凸起的小泡还有液体流出,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生怕自己不能及时发现,延误孩子病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手足口病吧!

\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及臀部斑丘疹、疱疹为特点,多伴有发热。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3岁以内最常见,较大儿童和成人也能感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北方以夏秋多见,但有逐渐提早趋势,进入5月后北方病例逐渐增多,可能与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该病传染性强,易在幼托机构及学校出现暴发。


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被污染物品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

\

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和重型。多数为普通型,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伴或不伴发热,大部分为低热。口腔疱疹多见于舌头、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口周也会出现。初为红色斑片,逐渐变成水泡,水泡会在2-5日破溃成为溃疡,孩子会诉咽喉疼痛,拒吃东西。手足皮疹是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的四不特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症状较轻,大多数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重型病例诊疗关键是及时和准确的识别危重型。3岁以下,病程3天内和EV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


下列指标提示患儿为重症病例:


1.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小便明显减少;


2.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头痛,眼球震颤,呕吐,易惊,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3. 呼吸增快、减慢或者节律不整;


4. 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冰冷,皮肤发花,血压升高;


5. 外周血细胞计数增高>15×109/L,血糖增高>8.3mmol/L,血乳酸升高>2mmol/L,这些均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3岁以下孩子最容易发展成重症,病毒可随血液进入大脑引发脑膜炎、脑炎,颅内高压,最快2-4天,就能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无特效药可治,预防重症是关键。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对象是6~5岁儿童,鼓励12月龄前完成接种,且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除此以外,日常预防也很重要。


1. 避免接触生病患儿,不要共享玩具、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2. 勤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建议孩子饭前,便后,玩耍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使用七步洗手法。在怀疑接触患儿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建议不要使用酒精基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洗手;


3. 注意食品卫生,水果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


4. 生病后建议居家隔离,等身上的疱疹里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


5. 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为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所以建议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

预防手足口病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学校和社会等方面也需要加以关注,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科普】

 

 供稿:儿科 梁彩艳 

 

编辑:健教科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