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妇幼保健院 渭南妇幼保健院

守护小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是关键防线(二)

时间:2025-04-16 08:42    来源:健教科  阅读次数:

2025年第13周(2025年3月24日—3月30日),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14岁及以下的儿童(见表2、表3)。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存在发生聚集性发病的风险,应继续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工作。


\


\

建议大家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需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3)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减少感染风险。

(4)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提出了19个问题,宝妈宝爸认真学习了解,对呵护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问题11:儿童RSV感染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吗?


目前还没有针对RSV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广谱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可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广泛应用于儿童抗病毒感染治疗。在RSV感染时可采用喷雾或雾化吸入给药,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也可使用。


问题12:在家庭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药物治疗儿童RSV感染?


对RSV感染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要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使用时间及次数。此外,还要注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存放药物,内服药与外用药、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存放和保管,避免儿童误服药物。如患儿有明显不适,家庭中有非处方药物,可以根据患儿的表现适当选择,但发热超过38.2℃、患儿有不舒适时,可临时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问题13:儿童RSV感染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


一种情况是RSV感染者出现了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表现,如喘息、剧烈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甚至出现发绀、鼻翼扇动、胸壁吸气性凹陷、心动过速、脱水等病情严重的表现,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前患儿没有下呼吸道感染或没有病情严重的表现,但存在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或重症的危险因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6月龄以下婴儿、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等慢性肺疾病,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也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题14:儿童RSV感染需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吗?


RSV属于病毒,使用抗菌药物对其没有作用,反而会产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RSV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并不常见。美国一项研究证实,因肺炎住院的患儿,RSV与细菌共感染仅为7%。病情严重的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大。需要结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查结果和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应由专业人员判断,家长不要随意自行使用抗菌药物。


问题15:儿童RSV感染期间,如何做好个人和家庭护理?


在家里护理RSV感染患儿,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分泌物多时,可用湿布或棉签清理鼻涕;对于痰多的患儿,要定时翻身,自下而上轻拍背部,并鼓励患儿咳嗽,以便把痰咳出。(2)喂养和饮食:喂奶时每次不能过饱,主张少量多次,喂奶后,避免挤压胃部;给予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RSV感染患儿由于呼吸频率快,不显性失水明显增加,机体水分减少又会造成痰液黏稠无法排出、阻塞呼吸道,从而加重病情,因此要多饮水。(3)观察病情变化:儿童特别是年龄小的婴幼儿病情变化比较快,在家庭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状态及进食、饮水情况,有无气促、气急等呼吸费力、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如果出现这些表现,要及时就诊。(4)按时复诊:遵照医生的吩咐,按时到医院复诊。(5)家庭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儿,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建议在家庭中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便早期识别疾病是否加重。


问题16:儿童RSV感染的预后如何?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RSV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或遗留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同时,婴幼儿RSV感染后会增加日后出现反复喘息、支气管哮喘的风险。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小、存在基础疾病、感染程度重、有呼吸系统以外并发症、特应性体质、机体免疫反应型别、医疗条件差等。


问题17:是否有疫苗或者其他生物制剂预防儿童RSV感染?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尼塞韦单抗是一种长效、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在出生后第1个RSV流行季节期间的RSV感染相关下呼吸道疾病。尼塞韦单抗只需要单剂次接种即可,保护期长达5个月。目前的研究显示,尼塞韦单抗可减少婴儿RSV感染后就诊率、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降低住院率。尼塞韦单抗注射安全性良好,偶有皮疹或发热等不良反应。目前尚无儿童直接注射预防RSV感染的疫苗获批。2023年,用来保护婴儿的孕妇疫苗(Abrysvo)在部分国家获批,中国目前还没有获批,主要用于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问题18:家庭、托儿机构和学校的一般预防措施有哪些?


在家庭中预防RSV感染的措施有: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在RSV流行季节,增加环境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口罩;应勤洗手,尤其是高风险婴儿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年长儿童或成人时;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物体表面可选用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或70%~90%的酒精进行消毒。RSV感染者应居家休息,重症者要及时就医。RSV感染者鼻腔冲洗能够降低上呼吸道病毒载量,减少病毒经飞沫或气溶胶向空气中释放从而减少传播,同时应遵循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幼托机构、学校的感染者尽量由固定人员看护,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应急监测,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RSV阳性人员。若机构发生RSV暴发感染,应及时停止机构的集体活动。家庭中若有成员感染RSV,轻症者尽量居家休息,避免进入公共场所,其他家庭成员避免近距离接触及共用生活物品。


问题19:儿童RSV感染后什么情况下需要随访?


有以下危险因素者,需要随访:如首次感染RSV在6~23月龄、严重RSV感染儿童、RSV感染期间有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母亲有哮喘病史、特应性体质、经常被动吸烟、低出生体重等,这些儿童感染RSV后出现反复喘息或哮喘的风险增高。如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哮喘、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需要长期随访。

编辑:健教科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