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妇幼保健院 渭南妇幼保健院

速度与温度

时间:2024-01-03 14:50    来源:健教科  阅读次数:

没有一种情感,比温暖人心更动人。记得不久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视频内容讲的是南京医科大学康复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的一段采访,励建安教授说“康复是什么?康复就是教育,我们太多的医务人员不知道康复可以让瘫在床上的人再具备行动能力,不知道康复可以让手术后的效果更好。”就是这样一段话,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在回忆起大学时光,当时的代课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们这个专业是很有意义的,那时候是真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在夸?为什么会是很有意义?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也变成了同学之间茶余饭后探讨的话题。


2019年4月我正式参加工作,还记得那时候的我,是个初出茅庐的康复治疗学新手,大多数时候都是跟在带教老师身后,看着老师为患者进行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多数时候看完带教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后,都会提问:老师他的训练计划为啥这样制定。而老师的回答让我对这个行业也有了新的定义,例如在为步行能力障碍的患者制定完训练计划后,老师说:“刚才对他进行评估,他步行时会有身体晃动、撅屁股的情况出现,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核心力量比较差,所以我们要对他进行核心力量提升训练。”你看,康复治疗的针对性是多么的准确,这也让我在后面的工作中坚持做到所有的训练计划必须针对患者当前存在问题进行。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也渐渐脱离了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开始了单枪匹马的康复治疗“战斗”,从患者的接诊、评估,再到制定治疗计划、进行康复治疗,每一步都谨遵带教老师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康复治疗的分类有多种,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等,而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原则,那就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所有的治疗都谨遵这些原则有序展开,也正是这些原则让我们一群年轻的治疗师们在开展治疗时宛如手握尚方宝剑一般。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患儿小米酒的妈妈带着小米酒来到医院,在诊室里她着急的说到:“我娃到现在还不会走路,他是不是有啥问题呢?我得给他做检查,大夫你看需要检查啥你给开,我得让我娃赶紧走起来。”那着急的语气让在场的大夫都愣在了原地,大夫耐心地劝导说:“孩子不会走路可能是多方面原因,我们需要逐一排查,该做的检查需要做,该做的评估也得做,看看娃是不是发育方面有问题。”家长听完这些话后表示深深地不解,“我娃不会走要做检查,跟发育有啥问题?我娃发育绝对没问题,你看能吃能喝能睡的,长得多好。”门诊医生听完这些话后耐心地做了有关发育、评估等的解释和说明,让家长对孩子不会走路的可能原因有了了解,随后这位孩子妈妈带着孩子去做了相关检查和评估。检查结果让我们都略显失落,孩子诊断是精神发育迟缓,一个实际年龄快1岁半的宝宝,智龄相当于10个月,大运动水平相当于8个月。医生解读完评估报告后这位妈妈再也绷不住了,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大夫你说我娃这咋办啊,这以后还能正常上学不?这咋办啊。”连续不断的“这咋办啊”也让在场的其他就诊患者们产生了一丝紧张情绪。

接诊的门诊医生这时说到“给娃做康复治疗吧,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效果好一些。”只听这位妈妈坚定地说道“好”,随后便来到康复治疗区进行康复预约登记,治疗师们在听说了小米酒的情况后,也都针对孩子的功能障碍情况建言献策。刚开始治疗的那几天,由于米酒的功能状况非常差,仅能勉强完成3-5米的腹爬,而治疗师短期治疗目标是可以完成1-2米的四点爬,在训练过程中,米酒大声哭闹,不愿配合,这也让他的妈妈焦虑起来。“我娃为啥不配合?我娃这能好不?你们这样弄娃会不会受伤?”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了米酒妈妈见到每一位治疗师都“随口一问”。

“米酒妈妈你放心,我们的治疗计划都是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和功能障碍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的”。在所有治疗师的耐心劝说下,米酒妈妈焦虑的心情终于得到了缓解。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米酒终于可以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完成靠墙站立保持1-2分钟,较刚来就诊时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也说明米酒的治疗计划是非常合适的,可就在这时,米酒的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看那别的小朋友来康复学走路的时候会站你们就让拉着手走,为啥不拉着我娃手走”?面对米酒妈妈的问题,康复治疗师们开始耐心地解释“米酒妈妈是这样的,别的小朋友会站以后开始拉着走路是因为他们可以完成独站,也就是可以独自一人站立,米酒现在还只是辅助靠墙站立,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进行同样的训练,否则就是揠苗助长”。米酒妈妈听完这段话后也深表理解,继续认真按照治疗师提供的家庭治疗计划积极开展家庭治疗,并每天按时来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半年多的康复治疗后,米酒可以在家属的陪同下独自完成室内步行5-6米,当米酒妈妈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进步时,她流下了激动地泪水,“我娃终于会走路了,虽然走的不好,但起码会走了,不用我每天抱来抱去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我娃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进步”。

你看,米酒的故事只是我们康复治疗师千千万万位康复患者中的一位,但不论他是这千千万万位患者中的第几位,我们始终会保持初心,认真贯彻落实康复治疗原则,努力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见品格。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康复治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进患者的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很可能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完成自己的康复任务,还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和安慰。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诠释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关怀是连接患者和医护之间的桥梁,医学工作中融入了关怀,这份工作才显得更有意义。

米酒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其实生活中最打动人心的,不一定是你为他做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也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双无助时握住的手,都会成为良好关系的纽带,为我们的治疗带来更高的速度和追求。而一颗热心,一份牵挂,连接着千千万万个你我他,更连接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心系他人,不负己心,将生命的温度注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儿保科 郭静怡)

编辑:健教科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