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妇幼保健院 渭南妇幼保健院

9岁乖巧女孩性情突变 原来是患上罕见病……

时间:2022-06-29 15:33    来源:健教科  阅读次数:

今年上四年级的琪琪妈妈,前不久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琪琪妈妈,孩子以前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一个乖巧、认真踏实、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的姑娘。最近突然变了,上课回答问题吞吞吐吐,写作业也很不认真,写的字老师几乎不认识,上体育课也总是在捣乱,走路跑步和别人步伐不一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建议妈妈带孩子回家调整几天。


回家后,妈妈发现琪琪走路时双脚抬得很高,并且脚尖先着地,大笑时口角向一侧歪斜,说话也不成句,说几个字就停顿,妈妈问琪琪你是在搞恶作剧吗?琪琪委屈地告诉妈妈,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不是故意的,也不想这样子。


琪琪妈妈听到这里,赶紧带孩子到就近医院多次就诊,辗转几个月里,医生进行多种检查都未查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因家庭经济紧张,琪琪妈妈也没有带孩子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每天看到琪琪这样子,琪琪妈妈心情是无比的低落。一天,一个亲戚看见琪琪这样子,给琪琪妈妈建议到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

\
来院后,市妇幼院儿保科曹敏辉主任接诊后对其进行生长发育及智力评估,发现琪琪神经系统有明显异常,遂转诊至儿三科(神经病区)。儿科副主任王加朋接诊后,发现琪琪左上肢外旋,走路时有明显踩空感,口角向右歪斜,口周留涎明显,让琪琪在白纸上写字,琪琪写的字前几个字还能看清,后几个字几乎看不出来写的什么……

\
王主任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高度怀疑是遗传代谢病所致神经系统受累的可能性较大,遂将琪琪收住于市妇幼院儿三科住院治疗。住院后行常规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联系五官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眼底检查,发现K-F环,此时,高度怀疑琪琪患有遗传代谢病中的“肝豆状核变性”。


琪琪住院第二天,王主任带领儿三科医生查房时,详细告知琪琪妈妈目前的检查结果,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可能性大。但是,确诊这个病,需要行血清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排出量及基因检测,这些检查需要送西安,属于自费项目,大概费用需要几千元。琪琪妈妈听后在病房里大哭起来,说不会和之前一样,检查一大堆,花一大堆钱,什么也查不出来吧……王主任看到这一幕,语重心长的对琪琪妈妈说:“孩子现在有病了,您首先要尽到父母的责任,克服经济困难给孩子看病,其次,您要信任我们,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的病诊断清楚,让您少花钱,少走弯路。”

\
2周后检查结果出来,琪琪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ATP7B。治疗此病需要青霉胺,而市妇幼院药房无此药,王主任立即联系药剂科雷彦平科长帮忙协调,1天后青霉胺运输到医院,琪琪妈妈拿到药后,开始遵医嘱给琪琪口服药物治疗。2周后琪琪来市妇幼院复诊时,口角流涎及歪斜明显减轻,但精细动作及锥体外系症改善还不太明显,将继续规范治疗。见到住院时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王主任后,琪琪紧紧的拥抱,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带领下,市妇幼院儿科将继续砥砺前行,开创诊治更多疑难病例的先河,为我市儿科领域的发展及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ATP7B基因异常,导致铜在体内储积。从出生开始到发病前无症状期,随着体内铜沉积量的增加,患儿逐渐出现器官受损症状,以5−12岁发病最多见。临床表现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可呈慢性或者急性发病。肝脏表现轻重不一。神经系统的症状也较为常见,较多在10岁以后出现,症状轻时不易发现,当家长察觉时疾病已进入中后期,患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锥体外系症状,如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等,有肌张力改变、精细动作困难、肢体震颤、面无表情、构音及书写困难等。其他伴发的症状可有溶血性贫血、血尿或蛋白尿、精神心理异常等,眼角膜早期可正常,晚期患者在眼角膜出现K-F环。辅助检查,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活性,24小时尿铜排出量增高,K-F环检查。治疗目的防止或减少铜在组织内蓄积,患者应终身治疗,开始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消失。促进铜排泄的药物主要有青霉胺;减少铜吸收的药物常用锌制剂;低铜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肝、贝壳类、蘑菇、蚕豆、豌豆、玉米和巧克力等。【科普】


供稿:儿科 付婷婷  

编辑:健教科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